2013年12月31日起,南京市鼓楼区的公职人员都陆续收到一本特别的手册:《职务犯罪风险自评手册》。《手册》中的自我评估部分,为公职人员详细设计了腐败指数34问,答完这34道题,算出得分,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腐败心理指数。据了解,这本手册是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与鼓楼区纪委、检察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
这是正常的调查心理反应,对此早有社会学者指出,在一项相对尖锐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往往会选择回答符合社会规范的答案,譬如即使他们看暴力节目看得津津有味,也说自己反对暴力节目。同样的道理,即便官员们在面对“测腐试题”的选项时已感知到了自身缺陷所在,但仍然会交出一份看起来相对经受得起考验的答卷。恰缘于此,“测腐试题”其实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充其量只能作为公务员们闲暇时的自我检测,而难以映射出真实的贪腐可能,更无法成为反腐干预的可靠证据。
以此来对照,南京市鼓楼区的所作所为实在过于夸张了。一道只能自娱自乐的“测腐试题”,竟然成为了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与鼓楼区纪委、检察院联合研究的课题。在当地公开的宣传中,“测腐试题”一事不仅有了“全国首推”的正面前缀,而且按照鼓楼区检察院的说法,“将来要和干部的录用和晋升挂钩,尝试用科学的手段来预防职务犯罪。”不免让人觉得可笑。
转型期的社会,新一届中央集体强力的反腐倡廉信号之下,地方政府的反腐“起而行”是一种必要与迫在眉睫,但必要并不意味着将反腐打造成华而不实的地方政绩工程,迫在眉睫也绝不意味着反腐就可以随意肤浅化,南京加固公司|http://www.jzjiagugs.com/甚至知其反向结果依旧行之。我当然也并不就是说,南京鼓楼区的“测腐试题”工程就是恶意为之,但对于一项已经耗费了公共财政的反腐举动,推行者当有最起码的成本——效应意识。 一言以蔽之,“测腐试题”的善意不容否定,但实际效果的确难以高估,至于地方政府对此的强力助推,这事我们知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