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在国内一般都是这种表示方法) 数字(比如5)+直角三角符号, 数字5用来表示焊角的高度, 加固焊角的高度是直角边的长度.
第二种: (国外图纸一般是这样的表示方法) a或者z+数字+直角三角符号,(比如a5,z5) 其中z5代表的就是直角边长为5的焊缝,这与第一种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而a5就不是表示直角边长度了,就是说焊角高度不是5个了, 这个5指的是直角三角型的直角顶点到斜边的垂直距离, 根据直角三角形可以算的,直角边长度为7,就是说焊角高度是7
在大型金属储罐正装法施工中,全位置自动焊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储罐壁板立缝焊接时,每道焊缝的两端均留有约30厘米左右的焊缝,施工中俗称“小尾巴”。
大型储罐正装法安装技术,由于安装工法合理,焊接质量可靠,焊道外观成型好,施工效率高,近几年在国内普遍采用。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采用内脚手架操作平台,固定罐壁板的工艺板限制着焊枪行程,焊接时每道焊缝均留有“小尾巴”。待焊接设备移去后,要对焊道接头处的清口进行打磨处理,然后采用手把焊作业。该焊道距离虽短,但由于处于丁字口位置,很容易产生焊接缺陷,造成返修,影响焊接质量和进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管道三公司改进安装工艺,采取外脚手架施工平台;罐体立板的弧板由“外固定”改为“内固定”,不影响焊车在壁板上的行走;调整焊机的行走距离,使焊枪的行程足以到达壁板的两端,以满足焊枪的工作需要;在丁字口起弧点适当加大焊接电流、调整焊接速度,使得熔池的铁水完全熔合等措施。从目前设备运行情况来看,焊接效果良好,焊机不再留下“小尾巴”,环缝焊接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罐体焊接合格率提高到98.1%,焊接质量明显提升。
接头未焊透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加固公司单面焊时,焊缝熔透达不到根部为根部未焊透;双面焊时,在两面焊缝中间也可形成中间未焊透。
(1)危害:削弱焊缝的工作截面,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并会造成应力集中。焊接技术条件中不允许焊接接头中超过一定容限量的未焊透。
(2)产生原因:坡口钝边太厚,角度太小,装配间隙过小;焊接电流过小,电弧电压偏低,焊接速度过大;焊接电弧偏吹现象;焊接电流过大使母材金属尚未充分加热时而焊条已急剧熔化;焊接操作不当,焊条角度不正确而焊偏等。
(3)防止措施:正确选用和加工坡口尺寸,保证装配间隙;正确选用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认真操作,保持适当焊条角度,防止焊偏。
50年代初,我国首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焊接专业,随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交通大学等院校也相继设立了焊接专业。至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时,我国设立焊接专业的高等学校有17所。根据1988年12月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当时我国设有焊接专业的学校有30余所,其中包括2所大专及8所中专学校。并对其中26所学校焊接专业的历届毕业生及在校的学生人数做了统计,如表1所示。历届毕业生各类学生的比例为(1988年12月统计):研究生3%、专科生产定9%、本科生88%。在校各类学生比例为:研究生6%、专科生11%、本科生83%。
从80年代后期,焊接专业有了大发展。碳纤维加固一些学校从部分热加工类专业改建成焊接专业,以适应当时的人才社会需求。如河南省当时就有3所大学设立了焊接专业。1992年5月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焊接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会,在宋天虎副理事长的报告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设有焊接专业的大专院校共有43所(未计入港澳台),分别隶属国家教委、机电部、冶金部、铁道部、航天部、能源部和中国造船总公司等部委领导。培养博士生的单位有6个,即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培养硕士生的院校有15所。每年为国家培养焊接专业人才约1300人。在校生按1990年在册人数统计为5170人,其中专科生630人,本科生4191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350人。
焊接的历史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1988年华中工学院召开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上对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曾进行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强化、淡化和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三种培养方案。允许各院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
1989年8月国家教委(89)教高司字72号文件发出通知,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专业口径过窄、适应性不强、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要求高等学校要按宽口径的专业招生,着重打好共同的学科基础,以增强专门人才的适应性。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需要的、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统一的、科学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调整后的专业名称是热加工工艺及设备,后改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从1993年起,各学校先后按新专业目录招生。根据对出席200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材料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学校进行统计,目前国内本科生材料工程教育的学科设置可分三个类型。它们是:
(1)按材料科学与工程或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
所有本科生学习同样的主干课程。不管是公共基础课、还是学科基础课,对所有本科生都是相同的。这里实际上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专业课或专业前沿课完全由学生任选。另一种是,设置专业课程模块或专业方向课,由大学生按模块或专业方向选课。不管怎么说,这种类型的教学计划是变革较大的模式。
(2)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设置二级学科培养本科生
加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由原来的铸造、焊接、压力加工等专业合并而成。按照该二级学科设在机械院系或材料院系的不同,按此模式招收的本科生,与所在院系其它专业的本科生有相同的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是打通的。根据它们所处院或系的不同,专业基础课也有所不同。目前,按此学科设置培养材料加工本科人才的学校较多。
(3)仍按原二级学科如焊接专业培养本科生。另外,有的大学虽是按材料工程招生,但学生一入学就告诉学生这是焊接学科专业。
对出席这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学校初步统计,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学校占21%;按材料成型工程专业培养的学校占21%;按焊接专业培养的学校占14%。应该说,我们国家很大,学校的类型也多,分属教育部、地方政府、以及其它部门。学生的就业去向也不同。虽然都面临改革,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可能有多种模式并存。而且难以评价哪种模式就先进,哪种模式就不值得提倡。关键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社会欢迎什么样的学生。
另外,从1997年开始,研究生也开始按新专业目录招生。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从原来的654个,缩减到382个。焊接所在的二级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也有的学校是按一级学科授予学位,一级学科的名称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0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认为有必要在将出版的焊接年报上反映焊接专业教育的情况。这次所做的统计,是根据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或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如研究内容与焊接有密切关系,就计入统计。统计的范围还是原来设有焊接专业的学校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