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注浆加固范围和方案
由于建筑物沉降部位主要为垃圾填埋沟,土体孔隙率大,为避免土体加固过程中注浆浆液不扩散,注浆前须对注浆范围进行封闭处理,为此采用在基础外侧注入双液浆封闭,内侧注水泥浆固化土体的 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病房四区北侧开挖一个工作坑,通过调整角度,注浆可全覆盖病房四区和南侧医护区;在病房六区南侧开挖一个工作坑,通过调整角度,注浆可全覆盖病房六区和北侧医护区。内庭院则采取垂直钻孔注浆,对垃圾掩埋坑中心范围进行加固(图1)。加固区(原坑位置)位置如图2所示。
(a)
(b)
图1?竖向阻渗注浆孔布置示意
(a)平面;(b)剖面
四至六病区西侧,含中间室外地面及医护区,勘测显示坑底标高–6.300?m;八病区中部,含北侧室外地面,勘测显示坑底标高–4.200?m。结合现场沉降范围、开挖探坑后揭露出的坑边状态及注浆管贯入阻力综合判断填土坑的范围。
加固后续工作包括对加固区域及其他区域进行持续沉降观测,由第三方对场区内房屋、室外地面、道路、管线密集部位沉降进行监测,并对整个场区进行勘察和评估。待确认加固区域沉降稳定后,将发生变形的集装箱病房复位,确保不影响正常使用。
对钢垫板与箱房钢柱底部点焊固定,并用灌浆料整体封闭,以避免锈蚀;对条形基础梁与地面间的缝隙用灌浆料封堵。请监理单位组织总承包单位和设计单位检查沉降区集装箱病房构件复位后的状况,并对整体结构进行全面排查。
经巡查发现,部分集中管道(设备管线、电气管线)穿破水稳层形成的地面下空洞未进行回填,应在雨季前完成回填,避免水土流失引发安全 事故。
注浆量确定
由于本工程为抢险工程,时间紧迫,注浆量无法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结合地基处理规程,采用总处理体积乘以孔隙率,再乘以经验系数方法 估算。
(1)四病区总处理体积约567?m3,根据勘察报告估算孔隙率n为0.4,估算理论浆液用量V为 136?m3。 (2)六病区总处理体积约810?m3,根据勘察报告估算孔隙率n为0.4,估算理论浆液用量V为194.4?m3 (3)四六病区连廊总处理体积约347?m3,根据勘察报告估算孔隙率n为0.4,估算理论浆液用量V为83.3?m3。
注浆方法
根据注浆扩散半径计算,孔距一般为0.5~1.5?m,本工程按间距1.0?m布孔,孔位按梅花形布置,实施时可遵循布孔原则合理布置注浆孔位。加固区域注浆顺序为从外围到中心。 浆液配合比为水灰比0.6~0.8(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不同深度地层条件及时调整),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提升速度为每5~30?s提升20~40?cm。注浆压力控制在0.3~1.0?MPa(根据现场情况、不同深度和不同地层及时调整)。注浆加固区域沉降稳定标准为0.1?mm/d或与加固区。病区指定观测点沉降 速率一致。
注浆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定位→孔位确定→钻机就位→钻孔至设计深度→注浆→提升(冲洗管路)→移位,重复上述流程。
注浆压力可根据注浆管埋深及周边环境加以调整,或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注浆量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采用跳孔间隔注浆,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应从地下水流动的上游一端开始注浆,采用调整注浆孔角度、短孔与长孔相结合等方式消除注浆盲区。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不得采用水钻等易造成基础下水土流失的工艺,必要时可采用打入式钢管作注浆管。宜采用多次注浆施工工艺,以确保质量。 工作坑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须满足注浆作业面及自身稳定性等要求。注意观察地表冒浆及地下管线情况,避免因浆液充填影响地下管线的使用与维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和防护工作。
施工情况
实际注浆量
病区北侧3个竖孔注浆27.2?m3、北侧6个斜孔注浆50.75?m3、南侧4个斜孔注浆20?m3;六病区北侧7个竖孔注浆56.7?m3、南侧6个竖孔注浆52.6?m3、北侧13个斜孔注浆92.73?m3、南侧5个斜孔注浆36.15?m3;四六区连廊14个竖孔注浆129.6?m3、10个斜孔注浆54.75?m3。 总注浆量为520.48?m3,水泥用量463?t。其中较大注浆量的孔号为斜93-30o(注浆14.1?m3)、斜64o~30o(注浆14.5?m3)、竖18(注浆10.3?m3)、竖19(注浆10.1?m3)。
沉降监测数据
根据监测数据,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随着后期注浆孔增加,大部分监测点均有抬升。3处基础沉降与下部原有的填土坑有关,在场地平整时未能对填土坑内的杂物进行有效清理及换填,新回填土在自重固结(主因)及后期加荷、地表水入渗、管道渗漏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地基土沉陷。对比建议结合设计要求,对填土坑范围(涉及建筑物、地下管线和管沟等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广西金固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加固公司责任编辑:http://www.jzjiagugs.com/